倔强摇滚 “五月天”成军20周年

聚焦
海外星云
2020年01月28日 17:18

刘子维

1997年3月29日,“五月天”乐队在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第一次亮相,对着台下100多名观众表演30分钟。20年后的同一天、同一个地点,“五月天”举办免费演唱会,与现场超过3.5 万歌迷共度20周年纪念。Youtube直播最高达36万人同时观看。在微博上,#五月天20周年#的标签登上实时热搜榜第三名,共有1.3亿人次阅读量。

当年彻夜排队参加“校园演场会”的歌迷,许多已为人父母,而“五月天”仍持续吸引“00后”青年。为什么“五月天”的影响力能够从20世纪90年代末延续至今,跨越地域、超越世代?

“五月天就是不管开心或不开心,都会找到一首歌可以形容你当下的心情。”香港特区上班族阿海特地请假从香港特区飞到台湾地区一天,就为了这场演场会。她喜欢“五月天”已经11年了,她觉得这是一场“平凡但感动”的表演,像是“看到老朋友”一般。

在中国大陆从事互联网营销,27岁的Sophia成为“五迷”已经九年,她说因为“五月天”的歌学了闽南语,来台湾地区旅游时,“走了很多五月天走过的路”。

研究流行文化,开设“音乐社会学”超过10年的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分析“五月天”的兴起背景,以及历久不衰的原因。

独立音乐风潮

李明璁首先介绍“五月天”乐队兴起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学内组乐队的风潮正炙,“年轻人渴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喜欢的音乐来表达对青春、人生、社会、人际关系的想法。”

在这波“独立音乐”浪潮下,传统由大唱片公司主导的,经过市场调研、“量身订做偶像”的流行音乐商业模式受到冲击。“很专注的自己写歌、自己唱歌、自己表演”独立乐队兴起,五月天、陈绮贞都是这波浪潮中冒起,目前仍活跃的知名艺人。

1997年初登场后,主唱阿信、团长兼吉他手怪兽、贝斯手玛莎、吉他手石头和鼓手冠佑五人迅速走红,1999年发行首张专辑“五月天第一张创作专辑”。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五月天”在20周年演唱会安可曲演唱了2004年“倔强”,全场歌迷合唱:“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现年26岁的现场歌迷MingYing说:“高中练社团的时候,有时候练得很挫折,就会早起把五月天的歌词写一遍在日记里鼓励自己。”

李明璁说,这20年来青年人处境仍然艰难──薪资低、工时长,理想不断失落,因此需要不断装备勇气,而不仅是华语文化圈的年轻人,都可以在五月天的歌中找到认同。“每个世代都透过五月天的歌和自己喊话:‘虽然现实不如意、年华老去,但我挺住、要坚持、要有梦。”

现场的五月天除了台湾地区的歌迷外,也有来自大陆的歌迷,一位赵女士兴奋地表示早在一周前就来台湾地区先玩,然后早早一两天前来先排队。他们笑称:“连在杭州演唱会票都买不到了,这边免费的更要早来。”

来自韩国的金姓女士表示,以前有台湾地区的同学介绍她听“五月天”,想不到一听就喜欢上了,这次的20周年纪念演唱会,当然要来共襄盛举。

也有在附近念书的五月天师大附中学弟妹,大家一起组团过来看“学长们”演出。当年“五月天”出道时,他们都还未出生,这样的景象可以说是相当有趣,证明“五月天”的音乐“没有过时”。

团员们的感性话语,也让在场不少歌迷频频拭泪。

现场的魔力

“没有现场表演,就没有今天的五月天。”李明璁在采访中多次强调。

唱片行业在新千年开始面对数位化的冲击,卖唱片不再是唱片公司主要获利来源,取而代之的是演唱会所创造出的巨大收益,以及歌迷在现场表演中对乐队建立起的强大认同感。

一些乐评家和网民批评“五月天”20年来“唱得内容都差不多”、“没有进步”,但李明璁认为“五月天”的进步在“演场会的音乐科技”上体现。

他指出,雖然无法在每一张专辑中看到“五月天”音乐上“实验性的跳跃”,但特别是自2010年后的演唱会舞台效果,“五月天”不停创新,实验性地将音乐和科技跨界融合,不断为歌迷带来惊喜。

2012年,“五月天”在“鸟巢”举办了能容纳近10万歌迷的“诺亚方舟”演唱会,制作团队还将舞台设计成“三面台”与“四面台”的结合的“七面台”。门票一开卖就销售一空。

而自2006年开始,每年五月,“五月天”都会“依约”到香港特区开演唱会。2016年更在红磡体育馆连开10场,打破台湾地区歌手在红馆开唱的纪录。

社会关怀

“五月天”创作的题材广泛,从早期搞怪的闽南语歌《轧车》飚车)、分手金曲《志明与春娇》,到对青春逝去回顾的《后来的我们》、《干杯》,到具有关怀社会议题的《入阵曲》。

主唱阿信在微博上表示,他们做的许多事,期待的就是两岸年轻人有更多友善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召唤出最大值”

李明璁认为“五月天”的摇滚不像西方摇滚乐常以死亡、性、暴力作为主题,五月天带来的是不流于说教的“正能量”,在曲风方面抒情、摇滚兼具。

“这种折衷既能抒发青年世代需要解放的能量,唱得内容又不是这么负面,所以可以召唤出最大化跨世代、跨地域、不分男女的歌迷。”

(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五迷)

当代商情©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台湾地区 歌迷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