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市场
人民论坛
2021年03月18日 09:11

吴波

不久前,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华期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积极的结果”。不管对中国道路持有何种看法,在听了这段话后,相信都不会无动于衷。中国道路是近年来国内外一直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蕴涵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毫无疑问的是,卡尔扎伊这番话促使关于中国道路普遍性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升温。

关于中国道路,首先自然是对其特殊性的确认和强调。但这种确认和强调并不排斥对其普遍性的分析和阐明。有人认为,中国道路只是一种绝对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无关。如果要谈普遍性的话,那么只有西方发展模式才有普遍性。按照这一理解,中国道路就成为与普遍性毫不相干的东西。这恐怕不是一种客观的立场。历史的经验业已证明,任何一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发展道路,都一方面蕴含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必然蕴含在解答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方面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西方有人提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已经说明中国道路有某种普遍性意义。有美国学者就认为,中国道路对发达国家来说,它的价值有限,但在发展中国家可能魅力无穷。

中国道路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卡尔扎伊这番话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中国道路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普遍性意义。

一方面是中国道路选择的自主立场。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是中国道路探索的首要经验。没有独立自主这个根本立场,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出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鞋子论”的提出是对道路选择自主性的再次申明。如他所说,“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卡尔扎伊“如果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感慨,可以认为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的高度认同!

另一方面是中国道路实践的高效原则。卡尔扎伊在分析中国道路的特征时侧重从效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道路评价标准的理解。在他看来,中国在不到40年时间里,收获了别人花三四百年时间所取得的成效,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很了不起”,足以证明中国道路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一理解为当下关于中国道路评价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道路评价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的观念出发,以西方社会的发展特点虚无化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视西方发展模式为中国必须遵循的普遍性。高效是原则和效果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呈现。在中国道路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诚然要虚心学习借鉴西方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但不能忘了社会主义是中国道路不容抹杀的底色,是中国成就最为深刻的根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关于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作为中国道路开创者的邓小平很早就指出:“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从未干过的事”、“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然,在坚定道路自信的同时,不能回避巨大的中国成就与巨大的中国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严酷现实。中国道路能否给予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贡献更多的普遍性价值和意义,我们期待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endprint

当代商情©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中国 道路 普遍性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