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支书的圆梦之路

聚焦
时代报告
2021年09月10日 07:15

李丹

台前县,孙口镇,桥北张村。

在带领记者参观了百忍堂之后,村支部书记艾喜荣拿起泛旧的翻盖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家里人中午自己没法儿回去做饭。“给儿媳妇请个假”,她表情有点不自然地解释道。这个尴尬里,既充满了无奈,又含有一丝歉疚。

“家里还有一对孙子孙女,我晚上得哄他们睡觉。丈夫、儿子和儿媳妇都有工作,希望我能在家带带孙子做做饭,但是我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家里了”艾喜荣摇摇头,轻叹一口气。三十多年前,丈夫就试图把艾喜荣当村支书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他始终觉得一个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小,而不是抛头露面和村里一群大老爷们打交道,“家里又不缺她挣的这个钱”。但是,当艾喜荣真的成为了桥北张村的村支书,为村子做了几件实事,被许多村民竖起了大拇指,丈夫的态度似乎有了改变。他开始慢慢接受自己的妻子是桥北张村支部书记这个事实,也尝试着去理解妻子在三十多年前做的那个梦。

“三步曲”

艾喜荣是在1980年元旦嫁到桥北张村的。未嫁人之前,她就是自己所在村子的妇女主任,已经初步显露出对公共事务的热心。那时媒人给她介绍了好多小伙儿,她却独独看中她丈夫。虽然对丈夫村子的穷困有所耳闻,但是当她来到桥北张村后,还是傻眼了:村子前后都是盐碱地,庄稼都收不上来,几乎都没啥吃的,街道上连柴火都没有,村民家里的墙好多都风化了,碱土一直往下掉。她心里萌生了要改变这个村子贫穷现状的想法。和街坊邻居唠家常时,她第一次听说张公艺的故事以及这个村子的闪耀历史,那时的兴奋心情就像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宝藏。颇为敏感的她,强烈地意识到这段历史对一个村子的未来发展有多珍贵。她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将张公艺的百忍精神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有了要当桥北张村支部书记的想法。这个意念在艾喜荣的心里一经点燃,就再也无法熄灭。

她心里知道,如果只是个不成熟的想法,太空洞,没人会愿意听她讲。所以在心里她早已绘制好桥北张村的发展蓝图。“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在1982年在我国广为宣传的口号,深深地扎根于艾喜荣的心中。在她心中所构建的桥北张村发展战略里,修路是第一步——拓宽村里的路,使之与村前的经三路相接。路修好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自然就更多、更紧密了。第二步是建面粉厂和羽制厂。第三步就是修复百忍堂,将百忍文化发扬光大。

这个“三步曲”可谓是“曲线救国”。艾喜荣明白要先带村民致富,“百忍堂”这个文化项目才有可能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的支持。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将村子建成一个文明村、团结村,成为其它村子甚至全国学习的榜样。她觉得自己就是被选中来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的人。

“打破锣”

艾喜荣把这些想法和当时镇上的徐书记认真谈了谈。那时的村干部都是着眼于当下的村务管理,哪里会将未来的规划想得这样长远。徐书记对她的“三步曲”表示激赏,希望她能成为新一届村委会的领导人。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制度还没有开始实施,村民无法实现基层选举。上一届村干部没有退休,自己根本“上不去”。她只有乖乖地回去教她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春去秋来,没人知道她会等到什么时候。她烦心时到村子里转悠,眼前会一下子浮现几十年后村民生活富足、邻里和睦的景象,那时家家都盖了新房,吃白面馍馍,人人都被老爷爷的“百忍”精神所感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乡里乡亲不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到不可开交……

九年之后,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1989年5月,她等来了这一届村干部的退休换届。就在她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时,却被自己的丈夫泼了一盆冷水。这个她等了九年的机会被自己的丈夫卡得不留一丝缝隙。

艾的丈夫不愿意她当这个支书,传统的他认为一个妇女就应该在家做饭照顾孩子。那时他在镇政府当通讯员,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和许多领导打交道,在领导面前自然少不了“使绊子”、“打破锣”。徐书记在镇政府大院里曾多次找过他谈过话,也专门来家里试图说服他,但是却被下了逐客令,最后也不得不无奈地走了。所有的法子都试过了,艾喜荣感到有点绝望。虽然镇上的书记支持她,做生意颇为成功的弟弟一直鼓励她,桥北张村的许多村民相信她,但没有丈夫的点头,她不会梗着脖子去当这个书记。她知道这还不是时候。为了家庭的和谐,她不得不将“三步曲”无限期搁置……

1995年,村里开始实行基层选举。艾喜荣又蠢蠢欲动起来,她自信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同,拿到最多的选票。在等待的这十几年里,她并不是完全放弃、无所事事的状态。在教课之余,她喜欢和孩子家长、街坊邻居拉呱聊天,把自己对村子发展的看法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她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她的“三步曲”也许有人认同,也许有人摇头,但起码大家都知道她是个有想法的人。

事实证明她的“小算盘”打对了,村干部选举中她得了375票,是第一名,第二名只有一百多票。但是她这个“小算盘”还是算计不过别人,因为种种原因她还是未能如愿成为村支书。

在那十几年的时间里,艾喜荣说每天都会在脑子里想一遍桥北张村的未来规划。她不是故意以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只是实在忍不住想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新征程

艾喜荣最终在2008年成为桥北张村的村支书。这个可能不会被别人瞧上眼的小职位,却被她心心念念了28年之久才得偿所愿。在欣喜之余,她心里知道“万里长征”刚跑完第一步,后面的事情远比竞聘支书困难得多。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没错。

桥北张村委会只有三个人,村里大小工作几乎都是她一个人负责。大到开路改道,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小到给村里的电动车上牌照,雇人清理杂草,都需要她操心张罗。不管大小事,艾喜荣都会经过不小的波折。她承认,农村的事情很复杂,有些事情不好办,想办成啥事儿都不容易。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对艾喜荣来说,在桥北张村修路并不像这句话中所说的那样顺其自然。她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没钱,她心里发愁,腿却没停过,不断地召集村民开会,告诉大家修路的种种好处,最终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集资修路。她为了带动村民多捐点,第一次自己带头捐了一千块钱,第二次捐了六百元。最终,这两次集资村里共筹到了五万多块钱,但是加上县里和镇上给拨的款,却还是不够。她遇到的第二个障碍还是没钱。村上当时的路只有三米宽,要修四米的路面,开五米的路基。为了修这个路基,一些村民的房子不得不被扒掉,村里没钱补给这些乡亲,只能靠她这张笨嘴去说服。她不是个花嘴利舌的人,常常说得口干舌燥,嘴上起了一圈疱疹,好久都没下去。那段时间她成宿地睡不着觉,脑子里都是修路的事儿,总想着哪里的钱还能省下来,还能再做做哪些村民的工作。她白天因为满脑子事儿骑电动车不专心,还翻了两次车。当村民看到她一瘸一拐、疲惫不堪的样子时,都被感动了,不再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扒墙头的扒墙头,扒大门的扒大门。最后村里的前后街都达到了五米的路基。endprint

在修村后的环路时,需要穿过一个村民的一片玉米地。这个村民刚开始死活不同意,艾喜荣苦口婆心,尽量站到这个村民的角度来说服他:“这个路如果不修,你从地里往外拉东西也特别麻烦,现在是村里掏钱修这个路,但是将来你要是觉得不方便,想重新修这个路,可要自己出钱了。”最终这个村民同意这条环村路从自己家的地里穿过。修路垫土时,艾喜荣早上四点起床,到晚上十点多还不回家,有时干脆在大路边上凑合一夜,指挥工人干活时嗓子眼儿干得说不出话。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的村民烫鸡蛋汤,有的下挂面,有的包水饺……给她送饭的排成了队。艾喜荣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村民的肯定,而村民的回馈也让她备受感动。最终,艾喜荣与桥北张村村民一起,把环村路给修成了。

“三步曲”的第二步——建厂,因为没有资金而搁置再议了,但她还是想办法筹钱建了村委办公室,还硬化了村里的水渠。

她的第三步计划迫不及待地提上了日程。为了尽快修复百忍堂、张公艺墓和百忍义门,寻求县政府对“百忍堂”这个文化项目的支持,艾喜荣几乎找过所有县委和文化局的领导,他们的电话号码她甚至都背得下来。来自上面的支持常常很有限,她不得不面临资金紧张的窘境,有时村里实在没有钱付工人工钱,她也不得不自掏腰包。“老祖宗能够‘百忍,我怎么也得做到八十忍吧!”在遇到难事儿的时候,艾喜荣会这样暗暗对自己说。

张公艺治家,靠的是法则:“立义和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孙。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她希望自己能够带领村民重振桥北张村的村风,将老祖宗的治家之道活学活用,成为治村之道。因为这个村里每周日晚上会举行家庭妇女会,召集全村的妇女参加,在会上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聊聊最近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村干部们会主动解答。村里每年都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为的是营造平等、和睦、有爱的家庭关系,形成发现真情、传递真情的和谐气氛。除此之外,艾喜荣联合村委会的成员独创了十几条村民荣辱观——“忍让光荣,暴力可耻;团结光荣,分裂可耻;清正光荣,贪污可耻……”,制成红色标牌悬挂在村里路两旁的电线杆上。

光做这些努力,艾喜荣觉得还远远不够。她还参加了各种有关张氏宗亲的典礼活动,与来自河南省张姓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交流想法。在参考了诸多经验之后,她决定在桥北张村举办一次张氏的恳亲活动。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所有县领导的支持。有些领导认为应该再积淀一段时间,准备充分之后,策划一个更大规模的活动。但是艾喜荣的想法却更加实际,“有多少头发,绾多大的髻”,先举办一次活动试试水,下次再办也有经验可循。最终在她的诸般努力下,她的想法得到了县里领导的首肯。

为一个大型活动做准备工作是个复杂的工程。光是铺平活动现场的小广场就颇费了一番功夫,更何况会议资料的准备,与会人员的邀请,县里领导的沟通。会前、会中和会后的各个环节,艾喜荣都事无巨细地操持着。在准备了近半年之后,今年3月29日,“纪念中华百忍堂始祖张公艺诞辰1437周年”活动如期终于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张氏宗亲代表共计600余人来到桥北张村。别说一个村,就是濮阳市从前也从未举行过如此盛大的宗族省亲活动。在会上,轮到艾喜荣讲话时,她忍不住哭了。她准备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心血,也许连她自己也无法数清。而为了这一刻,她曾等待的那些时间更是难以计量。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

开完这个大会,艾喜荣就病倒了,一病就是半个多月。在郑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她想到自己二十多岁时的模样。那时的自己为百忍堂这段历史的隐没而感到惋惜,如今自己圆了一半的梦,即使病倒,也是值得的。

未完成

在桥北张村村室的荣誉墙上,挂着 “全国妇联示范村” “濮阳市平安建设先进村”“台前县先进党支部”“濮阳市民主法治村”好几个红色牌匾,这些荣誉是艾喜荣当上村支书这六年村里获得的。这离她的目标还很远,但毕竟能证明她的工作还是有一点成效的。人活着总是要做点事情。重振百忍堂,让桥北张村致富就是艾喜荣的那点事情。这件事谈不上多伟大,但是艾喜荣一想到将来死的时候没把这事儿做成,心里就像堵了个大石头疙瘩。

虽然艾喜荣心口仍堵了个疙瘩,但桥北张村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孙口镇的魏志峰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一直关注着百忍堂这个文化项目,也在尝试着与河北清河、广东韶关(编者注:两地分别以张挥公和张九龄闻名)对接,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百忍堂项目的土地报批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确定,下一步具体的项目规划明年就能够启动。桥北张村作为台前县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政府希望能够将百忍堂、张公艺墓和尚在地下的唐代古贤桥进行打捆招商,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最终实现文化开发及造福村民生活双重目标。”

桥北张村村支书艾喜荣的这条圆梦之路走得沉重而艰辛。面对重重障碍和别人的质疑,她从未想过退缩。在这条路的中点,她在朝前走的同时,也不忘回头看看。她不再是孤单的一个人,身边多了许多和她并肩行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为传扬百忍文化,为了桥北张村的发展大计而走到了一起。看着脚下的路和未来的方向,艾喜荣的心里充满了暖意。endprint

当代商情©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村民 村里 自己的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